【人物】乡野硅谷里的90后乡创“弄潮儿”

2020-11-17

近日,由昆山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2020年昆山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选结果公布,落户于乡野硅谷孵化器内的企业,苏州晨尔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选,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资助,用于项目经营支出,帮助其更好发挥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乡野硅谷最早一批入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感慨乡村新产业带来新生力量的同时,你对这位年轻有才的老板有没有一点好奇呢?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之下,大学生创业并不罕见。而大学生创业敢于落户乡野的却是“稀有”,是什么样的村子吸引了这个年轻的老板?小助手线上云采访,为您带来了这位90后老板的创业经历分享!一起了解乡村创业“弄潮儿”背后的故事以及他选择的“宝藏村庄。”




 方一凡 

苏州晨尔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6年生的方一凡,目前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在读,在团队中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他拥有扎实的经验和科研能力,长期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对计算机视觉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目前已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并于2018年10月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12月于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大学生项目中获得二等奖。于2018年7月荣获中国昆山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创业历程key words
实践 兴趣 商业化

在还是本科生的时候,方一凡就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虽然只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个“小角色”,但正是这些实践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那时参与的活动虽然都不是特别大的项目,但他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创业的不容易,和初创团队的重要性。光是会做科研还不够,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锻炼成全能型选手,对内要和睦相处、充满自信;对外要考虑周全、协商办事;还需要走出去做市场调研、寻找合适的合伙人……”



大四的时候,方一凡机缘之下接触了解了人机互动装置技术,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一个今后要投身的产业方向和创业项目已经在他的心里萌芽。


成为了研究生之后,他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对任意墙面触控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和实验,在实验室的成果不断迭代后,终于开发出了一套成熟的产品,并决定将其进行商业化。“在各方的支持下,我们最终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将我们的产品量产并向市场推广。”





创业落地key words
契机 选择 信心

问及选择乡野硅谷的原因,方一凡表示,“其实是双向选择,去年团队参加了昆山的一个比赛并获了奖,当时我们的项目还是实验室产品的状态。昆山市政府对我们的项目给予了高度支持,并建议我们进行市场化。基于这个契机我们将产品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决定成立公司进行销售。后来张浦政府和乡野硅谷的引入支持,我们项目首选就落在了这里。”



虽然乡野硅谷也是一个科创基地的“初创项目”,但我们都给了彼此一个尝试和发展的机会。“刚开始决定落户乡野硅谷时我们也有顾虑,担心乡下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跟不上……实地踏勘过后顾虑也消除了大半,这里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且位于昆山南部四镇交界处,交通便利,乡村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落后,这里环境好,设施好,空间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来说都是一个好地方。虽然乡野硅谷也还在转型初期,但我们相信它是一个有潜力的创新项目,这次申报昆山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也是孵化器告知我们的,我们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和它一起成长吧,对于未来我们很有信心。


乡村办公key words
自然 互动 效率 创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地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乡下办公也越来越流行,技术人员在环境优美的乡下进行研发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对于做研发的企业来说,“下乡”越来越“潮流化”。



“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对乡野硅谷也很满意,以前一直是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学习研发,环境多少有些单一刻板,现在换到尚明甸,大家都有了更多的机会能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工作时也会激发更多的灵感。



村庄里平时游客也很多,新老村民之间时常组织一些交流分享的互动活动,我们还有机会接触各个行业领域的前辈,也多了很多学习和拓展业务的机会。”




许多像方一凡和晨尔诺这样的人才与企业的“下乡”,让乡野硅谷作为“硅谷”的部分正式启动运行,个性多元的企业,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社交需求,让乡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乡野硅谷在自然生态与企业办公气息交融之中,提供了一个可以任意打造的空间。这里集合了一批有理想有创意的年轻人,他们在多元空间里实现自我,寻找生活,丰富并延展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尚明甸为据点,构成城市和乡村的联结。我们期待更多人的加入,一起成为乡野硅谷里的乡创“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