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
喜欢锦溪,如果只知道这里的桥,如果只知道这里的窑,那么,你只喜欢了一半。真正喜欢锦溪,还须穿穿隐藏于市井之间的那一条条弄堂。
2500年的水乡古镇,不只留下了36座桥和72座窑,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老镇区里,她还留下了一条条里弄巷,曾经多达48条。
这一条条弄堂,是锦溪流淌着的另一条河,从巷头到巷尾,时光仿佛从没在这巷子里流失过,逝去的只有匆匆过客,从那里来,又到那里去。
锦溪的弄堂,有的称里,比如牌楼里;有的称巷,比如王家巷;也有叫场的,比如蔡家场。
但不管里、巷、场,锦溪人习惯都把它们叫弄堂。事实上,这也是整个江南人的习惯。
锦溪的弄堂,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户人家的备弄,只为自家人使用。上塘街的丁家弄和南街的杨家弄最为典型。既为自用,弄堂自然窄一些,两人在弄内相遇时,必须侧身而过。
另一种为里和巷,就比较宽,常常是族群聚居之处。这样,既聚又分,公私分明,有利于族群和谐。像牌楼里和王家巷应该就是这样。
锦溪的弄堂,全以河而起。河边的老街上,走几步必遇一弄,且一弄一河埠。且不管这些弄堂究竟谁建、姓谁,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一条弄堂都是一条生活的长河,让一代又一代锦溪人生生不息。
走进任一条弄堂,闭上眼:看得到弄堂里打弹子的童年,门口小竹椅上聊天的邻居;听得到母亲探出门口,喊着自家儿子小名快点回家吃饭。还能从窗口听到小俩口在房间打情骂俏。闻得到隔壁大婶正往邻居家碗里送的红烧肉香味。
有过江南生活的人,走得再远,闭上眼,脑海里也全是弄堂的影子。如果说,水让锦溪有了江南水乡的神韵,那么,弄堂则给人有了一份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