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和工艺造诣
粉墙黛瓦,流水潺潺,这是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标记。青砖古窑,星火缭乱,这是锦溪砖窑跳动的历史脉搏。
在江南水乡文化的脉络里,锦溪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不急不燥跳动着,至今完整保存着一大批文保单位,江南风貌形神兼备、水乡风情神韵不散,让千年锦溪水乡古镇一路烟雨到现在。
锦溪的这批文保单位
是一部活着的江南水乡古镇历史
水 巷
一溪穿镇而过,朝阳暮夕,满溪跃金,泛舟溪中,胜似神仙。
建于明、清的锦溪古内河水道,河道纵横交错分布在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河道至今保存着驳岸、河埠、水墙门、过街廊棚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小桥流水人家,锦溪依然是当年江南的模样。
河道上原有古桥梁36座。目前仍有由花岗石及青石构筑的古桥、驳岸小品、缆船石等,均保存完好。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桥
旅游小贴士
游客可坐一回慢慢悠悠的摇橹船,沿着水巷、穿桥而过。绿水中悠闲逛锦溪,在船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百态,或临水洗衣、或鱼鹰相伴、或坐在河边拉着家长里短,区别于景点,百间楼的河边是淳朴的味道。
游船最多可乘坐6人,150元/船。游程大约为20分钟。
锦溪的民宅,一如锦溪人的性子,稳重、宁静、俊郎、朴实。既散发得出花香,又飘得出油盐酱醋的味道。屋如其人,广厦至今。
丁宅
丁宅位于锦溪镇上塘街丁家弄,建于清代,原有十一进,现存轿厅、正厅、堂楼等五进,坐西朝东,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柱础为花岗石,主厅梁架扁作,有精雕的缠枝花卉山雾云,其上另有八吉祥图案,堂楼梁架圆作。主厅前有五层砖雕门楼,由下至上第层为吉祥浮雕图案,第二层书有“聿修厥德”、两面雕有戏曲故事,第三层松竹动物镂雕图案,第四层斗拱,上承第五层砖顶。整座建筑水作、木作工艺精湛。现为“文肇古镇”展馆。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三才故居
陈三才故居位于锦溪镇敦和里2号,黄公桥北堍,建于清代,这里是陈三才祖辈居住房,后迁居苏州,现存堂楼3座,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949.03平方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硬山式顶,花岗石柱础,木制满天星半窗,院内有砖细门楼一座,水作工艺精细。宅院内东南角有一古井。2009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夏太昌
夏太昌(夏泰昌)宅位于锦溪镇上塘街新弄5号原为泰昌提庄布店,现为夏伯常,夏季常后人私有住宅,现存三进,坐西朝东,硬山式顶,纵头脊,花岗石柱础,墙体为空斗砌,书条式半窗,鹤颈轩上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西南处有一古井。2009年公布为昆山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宅
杨宅(亦称“沈宅) 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第二进主堂楼梁架圆作,前轩廊为一枝香鹤颈轩,门窗形制有满天星格长、短窗,花岗石柱础,堂楼前有砖细门楼一座,纹头脊,挂落雕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整体建筑保存较好,水作和木作工艺较高,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13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宅
王宅位于昆山市锦溪镇下塘街王家弄,建于清代,占地面积520平方米,现存三进,坐东朝西,硬山顶,圆作四界梁,花岗石柱础,宫形长窗,青砖铺地,条石台阶。近年维修,保存较好。现为“马若特泥禅坊”展馆。2013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墓区公所
陈墓区公所旧址位于锦溪镇下塘街与天水街交接转角处。建筑坐东朝西,为前、后两座二层楼房,始建于民国时期。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除封建官制,昆山、吴县陈墓曾设区、镇(乡)两级行政机构。民国18年,昆山县陈墓为第六区,区公所设于陈墓,设区长及办事人员,为区行政机构。民国26年冬,日军入侵,国土沦陷,区、镇机关自动解散,吴、昆陈墓镇成立维持会,陈墓区公所沦为日军驻扎地。1946年,陈墓区公所成为基督教堂的浸信会分堂。现为公房、有居民租住。2009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小贴士
丁宅为锦溪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凭门票入内参观。
开放时间
夏季(4月~10月)
8:00至17:00
冬季 (11月~3月)
8:00至16:30
文昌阁又名“文星阁”、“片云阁”,位于锦溪镇古莲池西侧,始建于明朝,清康熙年间重修,为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平面作正方形,底层坐西朝东,面阔一间5.63米,进深5.63米,前有露台。阁高三层,高15.6米,总面积200平方米。四面设窗,飞檐下有八个铃铛,宝瓶式刹顶。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神道院原名“天庆观”,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南大街西首。始建于宋代,元时增建正山门,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建,康熙年间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毁,清嘉庆五年(1800)建造三清殿。今存东岳殿,占地面积289平方米,建筑面积215平方米,为清代所建。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14米,进深9.4米,檐高3.3米,硬山顶,檐下有雕刻彩画。房屋基础为青石,内部梁架有斗拱,梁架扁作,山雾云雕刻精美。整座大殿的水作、木作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为锦溪粮库用房。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小贴士
正值盛夏,游客可在文昌阁观赏到古莲池的美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佳观赏时间:每年7月至9月
锦溪水土与火结合,便把青砖黛瓦定格了江南的颜色。七十二只窑的窑火,让锦溪砖瓦之乡的美称红编了大江南北。
祝甸窑址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位于锦溪镇朱浜村祝家甸自然村。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祝甸烧窑传统500年来历代传承和延续。祝甸窑具有活态遗产的特性。祝甸窑现为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保存完整的祝甸古窑址群,依然看得到当年锦溪烧制砖瓦的红火日子。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小贴士
古窑文化园位于锦溪镇祝甸村西,配套有砖窑文化馆、精品民宿、大小型会议室、中西餐厅等功能区间,是您感受砖窑文化 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
陈妃水冢位于锦溪五保湖内,于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宋孝宗(1163-1189年)在位期间,金兵入侵,孝宗携眷南迁临安,途中陈妃病殃,立水冢而葬,锦溪因此改为“陈墓”。
谁见金凫水底坟,
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
赢得寒溪尚姓陈。
文徵明的《陈妃水冢》诗不但表达了自己凭吊古人之内心感受,还巧妙地点明了古镇得名的缘由。
对于“水冢”还有一个神秘的说法:无论是水涨水落,那个“独圩墩”始终高出水面一定的距离,从没被大水淹没过。“陈妃水冢”和“莲池禅院”使古镇笼上了一层帝王文化的色彩,使古镇更加鲜亮了起来。
除了文徵明外,明代的高启和沈周等人挥笔抒怀。高启的“遥闻帝子葬陈妃,未许青山觅翠微。江底有龙成穴地,水中无辇到泉扉。”沈周的“君恩付流水,无复吊仙妃,有客捞明月,香魂应借辞”都是对“陈妃水冢”的千古绝唱!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水巷、民宅、桥、窑等等,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和工艺造诣。承载着锦溪人文的厚重,完整地呈现了江南文化独特魅力,成为一抹看得见的水乡记忆。
转自:锦溪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