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以顾坚为首的众多文学家、戏曲家创作出一种新的腔调——昆山腔,即昆曲的前身。
至此,便开启了新的戏曲纪元,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被称作是“百戏之祖”。而走进昆曲鼻祖顾坚家乡千灯,总是会想起昆曲。
从一种腔调,逐渐成为“百戏之祖”,我们不免想问,昆曲究竟有什么魅力,使其流转百年,经久不衰?
要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学”,儒学的中庸之美可以说是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方方面面。中国历来是将音乐与哲学礼仪联系在一起的,从春秋战国起,和谐的音乐被称作是“治世之音”,有“养生全性”之效用。
所谓和谐的音乐,便是中正平和,给人舒适、畅快之感,即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昆曲兼南北曲,继承了南戏,又兼收北杂剧之长,既不太“北”,又不甚“南”,居中兼顾;其次,昆曲的唱腔音域很宽,从低音到高音区皆备,曲调平和、典雅、温厚、玄远~让听曲之人心生“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抽空听一折,无疑可解忧消愁,起通达之效用。
昆曲是一种集歌、舞、介、白为一体的艺术。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方方面面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唱腔:一唱三叹,以气息控制发声,以昆山话为基础(27个声母、41个韵母、7种声调,几乎是国语的一倍),腔调软糯、细腻,好似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圆,故又称“水磨调”。
舞蹈:水袖翩跹,舞姿优美,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时产生的辅助姿态,通常和手势相结合。其二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主要是为表达人物性格心灵所设计的动作。
念白:字字锤炼、句句生香,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都流传甚广,经久不衰,可见其作品精细程度。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诞生于明朝中叶,在我国已经流转了上百年时间,是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珍品。
昆曲诞生之前,当时在南方,流行“南戏”,后以顾坚为首的昆山人在南戏的基础上,将北杂剧以及昆山方言融合进去,形成了昆山腔,发展成昆曲,昆曲之后的各戏剧几乎都汲取其中精华而诞生,遂称其做“百戏之祖”。
而如今在顾坚纪念馆里的戏台上,千灯的古戏台上,时不时地上演一两曲,不管是《牡丹亭》,还是《长生殿》,都承载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承载了昆曲诞生的点点滴滴。
(顾坚纪念馆二楼有间昆曲展览陈列室,里边陈列了昆曲从乐器、剧照、曲谱到戏剧人物图等等,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哟~)
千灯,以昆曲之名,邀你来共赏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