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昆腔一壶茶,探梦昆山旅游度假区

2019-10-29

雕梁画栋,古戏新台,浅斟低唱,汤显祖笔下的经典爱情故事正在台上发生着,那是大家熟悉的昆曲《牡丹亭》。

台上的“杜丽娘”水袖飞舞,婉转的“水磨调”,让人如痴如醉。曲词典雅、行腔婉转、情思缠绵,曲调婉转,动作细腻优美;柳梦梅则以一个重情重爱的翩翩少年从梦中走出,是帅气温柔、体贴入微的书生形象。


台下,听戏的人,在一座老宅庭院里沏一壶茶,古戏台前听一曲昆腔,便是典型的“昆山生活”。

昆曲《牡丹亭》有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那不入昆山,怎领昆曲之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昆山旅游度假区,去听一听六百年昆腔婉唱。


遇昆曲之美

千灯古镇位于昆山东南部,原名千墩,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镇依河而居,古色古香。在这蜿蜒古朴的石板街上,石板青青,老街悠悠,还能常常听见昆曲声声入耳。

昆曲又称“昆剧”或“昆腔”,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顾坚,被奉为昆曲鼻祖。出生于千灯,是元末明初的戏曲家、文学家。当时,以顾坚为首的众多文学家、戏曲家除了一起研究南曲以外,还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创造了一种新腔——昆山腔,这是昆曲的雏形。

在千灯的顾坚纪念馆内,舞台两侧的有一副醒目的对联:“曲奏陶岘丝竹江南,腔吹顾坚管弦玉峰”。有昆曲史展览以及一座戏楼,人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品香茗,一边听昆曲、评弹、丝竹。

在千灯古镇上,民宅缘河而筑,人家临水而居,古戏台上时有昆曲演出,千灯中心校和炎武小学的小昆班也日渐声名鹊起;徜徉于这座江南古镇,可以一探昆腔之声。


聊昆曲之妙

近年来,巴城不断地提升“昆曲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成立了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昆曲组织;出版了《昆曲探源》《昆曲之路》《大美昆曲》等昆曲著作;有昆曲动漫、昆曲主题民宿、主题餐厅、昆曲酒等各类昆曲产业……昆曲,已在巴城深深扎根,遍地开花。

信步巴城老街,恍然走进一座扑朔迷离的历史走廊,有满目的曲词曲韵,可以细数戏里戏外的昆曲人物,对昆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昆曲学社,是一处钟灵毓秀的闲庭佳苑,竹墙林立、雨落鸳鸯瓦,处处都在彰显着昆曲学社古色古香的典雅气质;戏台舞榭临水而建,一袭挥袂佛云、一蹩惊鸿一现、一曲醉人心魄。

闲坐戏台下,可以感受昆曲魅力,听那昆曲水磨的腔调诉说江南旧事。喝茶、听曲、看书、体验昆曲文化,感受“慢”生活。


品昆曲之韵


周庄的清风明月古戏台上,昆曲的优雅和浪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沉浸于此。飘逸轻柔的水袖,行云如水的台步,婉转缠绵的曲调,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有着道不尽的风致楚楚。爱恨情仇,悲欢聚散都在昆曲之中一幕幕铺展。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曲折的回廊,坐于戏台之下,点一杯阿婆茶,配上周庄古镇的特色小食,伴着水磨唱腔,大美昆曲,唱出了昆山的腔调生活。听得动情处,有人还会跟着咿呀低语,跟着故事或喜或悲,听完了一段,那典雅余韵,总还在心口久久不散。

在周庄古镇,还有夜戏可赏。夜游周庄之时,就可以寻着这轻吟浅唱,步入清风明月古戏台,听一曲戏曲,感受夜色周庄的美好。

良辰美景三生梦,姹紫嫣红六百年。

一出昆曲,是一场600多年的江南幻梦。

清理婉转的唱腔,淡雅飘逸的身段,

细腻传神的表演……

让我们一起,在昆山旅游度假区,醉一场昆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