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墩 | 探索一段江南小镇的葫芦情缘...

2019-12-30

划着小船

悠悠漂过小桥流水人家

用最古典又最新潮的视角

去品位江南水乡

看沙鸥翔集、观锦鳞游泳

品古桥倒影、赏垂柳摇曳

听阿婆吴侬...

河边的小草装饰着静谧的河道,以坚韧不拔的信念默默守候着,历史的厚重感都融化在了这油画般丰富的色彩中。

房屋前的青竹在风中摇曳着细碎的光影,老人、小孩在安静的小道上悄然打破村庄的寂寞,年年岁岁,一个个平静又惬意的日子,不知道还能延续多久。

据说,六如墩本来叫“缺水墩”,由于这里每年干旱,百姓闹饥荒,陆员外就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其间,一跛足道士解下背上葫芦,不料葫芦深似海。后来,道士把葫芦里的粮食分给百姓。此人就是“八仙”之首的铁拐李,他把葫芦和铁拐摔在村东的空地上,顷刻间,出现南北两个大小池塘,中间一条小河,形似一个大葫芦。铁拐李见陆员外乐善好施,点下金笔改名曰“陆氏墩”。几经变迁,当地百姓称之为“六如墩”。

独特的葫芦形水域

冥冥之中

就注定了六如墩与葫芦之间的缘分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



小小葫芦,其貌不扬,随处可见,触手即得,谈不上稀有,称不得贵重,但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葫芦象征福禄,不光有着美好的寓意,还有着很强的观赏、把玩功能哦!



经过加工之后的天然葫芦,表面可以产生繁复的图案,而且可以通过改变葫芦的形态,来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姿态横生,境界各异的葫芦世界吧!


在六如墩除了小桥流水人家

还有小巧却不乏精致的葫芦作坊

沿着林荫小道一路慢行

转角就看见了永新村村民居委会的牌子

再往里走就是六如墩的葫芦作坊啦

从外看其貌不扬

走进去才发现大有乾坤

一个个葫芦工艺品摆放整齐
令人目不暇接

经过雕刻、烙烫、彩绘、勒扎等工序

普通的白皮葫芦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葫芦的美

 正是源于那份自然

而后天的雕饰

更是为它增添了一份独有的风韵

葫芦工艺品



人们喜爱葫芦,因为它爱生长,能蔓延,多果实,这一特色,恰恰与人类的原始母性崇拜和希望子孙繁衍的愿望相结合。借物抒情,于是产生了人们对葫芦的钟爱和崇拜。代代相传,葫芦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增寿、降瑞、除邪、保佑子孙的吉祥物

葫芦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背后的寓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葫芦的古典美,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养生则养心,心情好自然身体好葫。

招财进宝葫芦

富贵吉祥葫芦

在古人看来,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很好的吸收住宅之内的上佳气场,而对于不好的气场则可以进行有效的抑制、阻遏,从而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居环境。

葫芦工艺品制作步骤

初冬时节,天高云朗

六如墩的池水碧波荡漾

原路返回

心中装满了对这江南小镇的不舍之情

关于葫芦的故事还依旧萦绕在耳边

......

六如墩

这个既具备“高颜值”又有“好气质”的村庄

不愧是“全国文明村”,“江苏最美乡村”!

行走在田间小路上

漫步在阡陌交通间

松软的土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纵然辛苦

却让人分外的踏实



转自:淀山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