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民居粉墙黛瓦
街道沿河而建
昆曲声声,吴侬软语,清澈婉转
氤氲整个千灯古镇
让人不自觉地
沉浸在这水磨调的氛围之中
水墨千灯
漫步石板街
宁静而安宁
惬意而自在
大抵是身为江南水乡的缘故,千灯自带婉约,安静的像块温润的江南玉。小桥流水人家的配置,让她自带雅致,正如那昆曲的调子,欲语还休,婉约曼妙。
一条笔直的河道,两岸粉墙黛瓦高低错落。依桥顾盼,凭栏张望,看那潋滟水光,看那船来船往,自在悠然。沿着石板街一走到底,像漫长的老胶卷,每一格都是精致的故事,每一步都是婉转的曲调。
风月散人
温润的水磨调
一唱三叹
婉转缠绵的曲调,道尽古今多少事
元末明初,“风月散人”“昆曲鼻祖”——顾坚出生在这自带婉约气质的江南古镇,自此开创一代先河。
据《南词引正》载,其“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600多年前,以顾坚为首的戏曲名家、文学家,在南曲的基础上,融合了北方戏剧,创作了“昆山腔”。
昆曲始于顾坚,后被魏良辅等多位名家改革,将南北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委婉清丽的新唱腔,即水磨腔。
“
《度曲须知》记曰:
“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
”
这种曲调好似江南人的水磨竹器、水磨年糕一样细腻软糯,柔情似水,婉转动听,风靡一时。
昆曲声声
“
曲奏陶岘丝竹江南
腔吹顾坚管弦玉峰
”
如今的顾坚纪念馆,一楼为一座戏台,时常上演丝竹及昆曲表演,闲坐戏台下,可以感受昆曲魅力,品丝竹之温婉;二楼为昆曲史展览馆,展览了众多昆曲有关的脸谱、话本,极具人文风貌。
青砖青瓦青石板,木门木窗木桌椅,斑斓的故事,锦绣的昆曲,便装在这顾坚纪念馆里。
雅致闲情
充满柔情的水磨调,翻过高高的戏台墙院,绕过曲曲弯弯的岸柳,萦绕整个千灯。饭后茶余,坐在戏台下静气凝神地听,循着缥缈的咿呀唱腔,品味曲音中的情意,倒是格外雅致的紧。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牡丹亭》
千灯赏昆曲佳处:古戏台
上演时间:14点半开场(观光游览时请注意时间,不要错过哟!)
转自:千灯旅游,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